大家好,我是老郑,郑在别处,郑在杭州。
杭州的马家坞观景台,大家都很熟悉了吧,我却是第一次来。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我对网红景点,不是很热衷,也不太爱跟风。
人到中年,对很多新事物,热的慢。
这次路线是儿子设计的,连接了古代和现代两个观景台,我觉得有趣。
且适合全家周末郊游。如图:
本次路线的特点:简单点说,就是 起点和终点都是三号线的地铁站 ,中间一段就是爬山,高潮是在马家坞观景台。
全长6.8公里左右;刨去两段去地铁站的普通的路, 纯山路的长度为5公里左右 。
对经常爬山的人来说,这路线太短,不过瘾;但对偶尔爬山的人来说,却是长度非常适合的一条路。
累不累呢?我作为一个偶尔爬山的中年人,自我感觉,累是累的,但睡一觉就好了。
这个牌坊就是西山游步道的起点,其实这里的海拔才5米,比西湖的水平面还低2米呢。
五百年前,西湖分上下两湖,上湖就是现在的西湖,下湖呢,位置就在黄龙体育中心那边,那里的海拔,才3米。
好久没有爬山了,老和山其实蛮陡峭的,之字形上山,连续爬坡,还是挺累的,
我到了半山亭就休息了好一会。这里的水,是三块一瓶,已经算是良心价了,之后,我这条路线上,就没有看到卖水的啦。
夏天爬山,一个人带两瓶水,是必须的!
老和山海拔156米,今天的路线,大部分的爬升,被老和山承包了。
接下来,我们走在山脊线上,一路高高低低,就当是走平路。
前面就是秦亭山。秦亭山还是有必要说一说的。
秦亭山,也叫秦望山。它有两个传说,
一个呢,就是相传秦始皇去绍兴祭拜大禹,从宝石山上岸以后,走到这个地方,眺望西湖,所以叫秦望山。
那时候的西湖很大啊,东边与钱塘江连成一片,西边一直到山脚下,整个浙大都有可能泡在西湖水里。
去绍兴,没法直接渡过,只能先往西走,到富阳那边,找一个相对狭窄的河口渡过。
第二个故事,可信度更高。
说是有个宋代词人,叫秦观,也就是秦少游。他曾经当过杭州的通判,每天来登高望远,他在这个地方,造了个亭子,人称秦亭。
亭子造在坚硬的山脊上,视野很开阔。
说实话,整条西山游步道,这个位置确实是观看西湖的最佳位置之一。
所以,不管是叫秦望山,还是叫秦亭山,都是自古以来很好的观景台!
将军山,美女山,其实都是不用爬上山顶,山顶也没什么风景,看西湖看不到,不如沿着山腰路绕过去,还能遇到几个口子,看一眼西湖。
我们这次爬山,运气不好,没有考虑到老天会下雨!三个人只带了一把伞。
幸亏我对这条路线很熟悉,知道前方有一个瑞云听松亭可以避雨。
夏天的雨有点捉摸不透,看着好像停了,然后又下了,我们三个只好躲在树底下了,狼狈!
其实,根本没必要这样躲雨,再往前走几步,就能遇到一个亭子。
这条山路是新修的,它就是去马家坞观景台的路。拐到这条路后,就与北高峰渐行渐远了,往前走200米,就到了马家坞观景台。
到了马家坞观景台,视野一下子开阔了,刚才的沮丧和劳累,被一阵阵的山风,吹散了。
此时,天气也放晴了,好像进入人生另一个境界。
100多米的凌空栈道绕在树尖上,几乎全景式的观看整个杭州。
原来三面青山一面湖,换了一个视角后,变成三面杭城一面湖。
我这才发现,杭州这个城市,原来已经扩张得那么宽广,那么现代,那么宜居。
我去过很多城市,每个城市都有它的特点和优势,但我最喜欢的还是杭州。
北纬30度,有山有水,离海近,有底蕴有人才,同时拥有这几个条件的城市,很少。
下山,也是走这样的栈道下山。看起来似乎有意与山林保持距离,但又让人感觉好像更亲近山林了。
杭州在这方面真舍得花钱!其实不管从健身角度,还是从生态角度,或者从提升品质的角度,修建这样的一条栈道,一举多得。
很多人觉得杭州缺乏烟火气。我想一个城市烟火气,不一定体现在火热的烧烤地摊上,也可以体现在安静的爬山徒步等健身运动上。
杭州是一座被群山包围的城市,得益于良好的游步道系统,很多市民喜欢大自然,喜欢爬山,甚至是跑山。
如果是双休来爬山,你会碰到更多登山者,
今天是礼拜二,我还是遇到不少来爬山的市民。今年亚运会在杭州召开,就全民健身的这个氛围,我想杭州是浓郁的。
这难道不是一种更好的烟火气吗?
路线总结
特色:
1、路线短小有趣
路线短,却拥有两个观景台,一古一今,有趣!
2、交通很方便的一条环线
起点和终点都是三号线的地铁站,古荡地铁站(B出口)和古墩路地铁站。
3、省时省力
路线短意味着时间也短,半天足矣。
先冲上老和山山顶后,再缓慢上升,再到马家坞观景台。
不建议反过来走,那样的话上山会更累!
根据我这位体质并不算强的中年人体验,不算累,睡一觉就恢复了。
数据:
花费时间:2小时 38 分钟
全程长度: 6.8 公里
累计上升:226米
海拔最低:5米,最高:247米
难度级别:简单
评价:
体力指数:⭐️⭐️
观光指数:⭐️⭐️⭐️
推荐等级:⭐️⭐️⭐️⭐️
关键词:
Copyright 2000-2021 by www.jiaoyu.hzd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箱 : 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