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本报讯 “这种培训服务模式有亮点、有成效,让人大开眼界。”日前,高端智库专家,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郭建如在参观了威海职业学院社会培训服务展览后激动地说。
2017年,威海职业学院成立了培训学院,创新“基地+”服务模式,建立了思政教育基地、乡村振兴基地、中小学研学基地、全域旅游基地、特色项目培训基地等,开展各类社会服务项目,品牌的跨界影响力、服务力不断提升。
据介绍,该校采取“基地+”模式,对校内外培训资源进行了整合、提升和利用。“以思政教育基地为例,我们以胶东(威海)党性基地为依托,以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陈列馆、郭永怀事迹陈列馆、胶东育儿所纪念馆等社会资源为重点,设置了1个主题版块、3 个专题版块和10 余个教学点,培训对象覆盖教师、企业家、青少年等社会各层面。”该校培训学院院长孙伟峰介绍说。到目前为止,该主题培训承接了10多个省、市的176个班次,日培训规模达5万人。
该校还建立了“基地+校内”的培训模式。他们的中小学研学基地以二级学院实训基地、中心为依托,整合利用校内实训资源,为青少年提供系统、科学的多重研学体验。孙伟峰说:“我们还承办了‘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中俄小海豚夏令营等多项国际性研学活动,从国情认知、非遗文化、民族歌舞等方面帮助海外青少年认识中国、了解中国、热爱中国文化。”
该校还创造性地开展了“基地+乡村振兴”系列培训服务,集师生智慧精心打造了荣成市留村乡村振兴样板村,为该村规划设计了民宿作品和村庄规划设计方案。近年来,乡村振兴基地先后开展了规划设计、指导施工、模板村打造、人才培训、现场教学样板房及展厅建设、科研立项、编印校本教材与画册、实地调研、举办美丽乡村产品大赛、开展志愿服务等系列美丽乡村建设活动,服务村庄30多个。
全域旅游基地立足威海,开展了资源开发、从业人员技能提升培训等活动,打造了威海“海天一色”培训品牌。“既服务了地方,又支撑了学校的发展,实现了双赢甚至多赢。”郭建如对此赞不绝口。从2017年至今,该校特色培训基地开展多样态就业技能类培训140项,覆盖行业10余个,服务各类人员逾50万人次,创收2.3亿元。学校被评定为全国高职院校服务贡献50强、山东省乡村振兴示范性职业院校。(廉德忠)
关键词:
Copyright 2000-2021 by www.jiaoyu.hzd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箱 : 435 226 40@qq.com